字母圈中的标签化
属性 思慕
关于这里的“标签化”,我描绘一个画面来解释它。
在古装剧里,我们常常会看见这样的剧情。乡绅世家的员外老爷,对闺中初初长成的女儿说,女孩子读那么多书干嘛,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就是,我理解的,女性在旧时候社会的“标签化”。
这样的“标签化”,一面忽视了每个女性作为独立个体,在价值取向以及人生愿景上的差异。另一面,它以单tt,且极具“挑唆性”的所谓“约定俗成”,禁锢了女性的自我认知。同时也在绑架女性,扼杀了女性的自由选择空间。 一旦“女子无才便是德”变成社会给予女性的“标签”,那多数女性就会被社会教化得温驯且平庸,那少数多读书的女孩,就成了“离经叛道”。
…
社会层面,甚至某些圈子里的“标签化”现象,也同样会形成这样的结果。
理性范畴的认知,因为附着于思考,“标签化”出现的概率相对小。而字母圈里包罗的是非理性的yyy望,是世俗常理推敲不出的情yyy。面对非理性认知,或面对非理性yyy望,就相对容易发生“标签化”认知。因为非理性情yyy范畴内的事理都相对不具象,常依赖于前人告知或道听途说的归纳,其间缺乏独立思考。
先说两个大家常见的“标签化”现象。
聊着聊着,常有男S会气急败坏地和女M对骂起来,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在姑娘那没有得到所谓的“尊重”。这些男人,如果和圈外的姑娘做同样的交谈,他们更大概率不会气恼。
这就是,“S”与“M”这两个标签在男人心里的“标签化”的结果。他们觉得,老子是S,你是M,那自然该得到相应的“尊重”。两人之间,原本对某些观点的“公平的针锋相对”,就变成了“不尊重”。
说实话,这样的现象,已经相对不多见了。多发生在,某些愣头青萌新S身上。因为,他们当时,脑子里只有对S或M的“标签化”认知。
和第一个现象不同,第二个现象也发生在很多经验颇丰的M身上。
某些M,在某个阶段,会产生一个疑问:“在自己S主导的行为系统里不愉快不开心,是不是因为自己还不够努力,或者自己不够M?”当M陷入这种困惑,就会变得左右为难。很多M尝试说服自己,去更加进入所谓“状态”。这是对“M”以及“字母圈”的“标签化”认知。在这种认知里,M在字母圈里必须无条件接受所有,并愉悦其中。
这种“标签化”认知,便是禁锢了M的认知,使M自我怀疑,从而一味地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不停地迁就妥协。这样,字母圈就成了“绑架游戏”。
类似这样的“标签化”现象,字母圈里应是不少。
有时候,我真会觉得,所谓的字母圈里的人,每个人身上都顶着一个“标签”,像在菜市场上晃悠的“生意人”。“标签”搭上了,便开始照本宣科,“讨价还价”。其间,充斥着标准化的自我催眠,以及极度片面化的人性宣解。
…
“标签化”认知,是对事物的刻板认知,毫无疑问,需要尽力避免。
但在字母圈聊如何避免“标签化”认知之前,我们应该对字母圈里的“标签”本身做一些了解。
因为在社交过程中,“属性”是各自身上避不开的话题, 所以“属性”,作为“标签”几乎是字母圈社交中相互认知的必需, 就像“姓氏”一样冠在头上。像名片上印着的工作单位与职位,你递上“名片”,就会为社交节约很多相互试探的时间,建立合理的交流模式。同时, 这个“属性标签”也是自我认知与探索的表现。
字母圈,作为缺乏科普的角落,自我认知的过程,便也是甄别事理与形成认知的过程。所以, 合理地诊断与使用自己的字母圈“标签”,是避免字母圈里的“标签化”认知的最好办法。
关于合理诊断自己的“标签”。
现在有很多“属性测试”的答卷,会针对你的属性与喜好,给出一份详细的诊断。我不想去过分批判这样的事情,但我始终觉得,关于日常生活里的问项并不能探知到X癖好。因为它们几乎是两个范畴的事情,有着几乎完全不同的基础逻辑,日常生活大多是后天的修养、认知与审美,X癖好大多是先天本能。
判断自己“标签”,最好的办法,私以为,是“顺着自己的兴奋点慢慢尝试”。那些让你快乐(身体或内心)的便是你的属性,你的“标签”。这样,你才不会拘泥于非“S”即“M”的单tt属性,而是 把自己的“标签”变成那个“可以让自己快乐的表单”。
这样,我们就能非常合理且包容地认知自己与身边人的“标签”,挫败很大一部分“标签化”认知。
关于“标签”的使用。
其实,很多同好,现下已经被自己的“标签”绑架。他们的思维或行为模式,被“标签”严重入侵。比如,某些爷对着任何人都想当大爷,某些傻妞什么烂事都不知道如何拒绝。
字母圈范畴的yyy望,呈现的是非理性行为模式,它的大多数不可以直接应用到你的日常工作与生活(从中汲取的能量与安宁也只算是间接作用)。你的日常工作与生活,需要的还是你作为社会人的品质与素养。所以 与couple之外的人社交,即便是字母圈同好,也收敛好自己的“标签”,做好一个有自我修养的人。
这样,就阻断了大部分给他人造成“标签化”认知的源头(比如:“你圈人都是傻子”这也是一种“标签化”认知)。同时,你也能更具象地理解到,其实这是一个很礼貌且需要共识的play。这也就破剪掉一个巨大的“标签化”认知。
…
之前有个姑娘和我说:“即便我是M,但如果我的S要是个渣男,我也会把他的头打掉!”
我挺喜欢这句话,起码让我看到姑娘作为M的理性,没有被M的“标签化”绑住。
就像,这个社会已经打破了很多关于女性的“标签化”认知,我也能看到越来越多的字母圈人士开始理性地认知字母圈中的非理性。
最后一句:要顺着自己去寻找快乐的事情,而不是举着“标(shu)签(xing)”。